幾個客戶最近又來跟我說:老闆問他什麼是OmniData全數據,甚至抱怨的說「大數據都還沒搞定,怎又來一個全數據?」
事實上,這並非新名詞誕生,而是科技與商業模式的進化下,連帶產生的數據趨勢,它證明了十年前颳起旋風的「大數據潮流」一點都不假,才要真正來襲。
未來行銷,需要同時擁有一三方資料
自從Google宣布第三方Cookie將逐步退場後,無論廣告主或是數位代理商,都紛紛苦思應對之策,在一次對廣告主的拜訪中,廣告主這樣問我:「一下調整演算法、一下又說什數據不能用,難道我們都要受制於國際大廠的約束?」然而,我們該為此感到慶幸,若沒有這些困難出現,我們可能都還沒發現數據真正的用途,也沒想過企業應該要建立自有的數據來源。在未來,或該說現在起,企業就必須建立必須擁抱自有第一方數據,並且引入第三方數據,同時以第一方與第三方數據混合使用,就是「全數據」的概念。
全數據不僅透過第一方自有的數據資料了解消費者(或是會員)與你的互動程度,更利用增添外部數據來洞察客戶在其他領域的行為偏好,這將有助於緩解過度依賴第三方的網路數據,幫助正面臨Cookieless窘境的企業找到解法。
然而,企業要建立全數據,還有「全通路、全漏斗」兩個原因。
全通路,廣告與採購渠道更多變
越來越多廣告主會問我們,要不要做App、要不要做電商,或是網站要不要改版,或是要不要在實體門市多開店中店,其實會有相關的疑問,都是廣告主們發現消費者越來越難捉摸,不管哪一個通路,都能接觸消費者或讓消費者買單,複雜到消費者的消費路徑可能像這樣:先到網站找資料、再到實體門市看產品、最後用手機APP下單取得優惠。這給我們一個重要的訊息:通路越多,消費者在不同通路上的行為偏好數據也會越多,都是洞察消費者輪廓的來源。毫無疑問的,全通路時代已經來臨,企業恐怕將花更多行銷預算,來分配在每個通路上,也需要花費更多的成本去採集每個通路上的數據,越晚佈局或沒有佈局,成本只會更為增加。
全通路商業模式已來臨,消費渠道變得更複雜,廣告主如無數據輔助將難以掌握消費者
全漏斗,掌握各層消費者動向的價值
如前面所提及,全通路模式下行銷預算不可能無限擴增,因為意味著轉換成本提高,絕大部分的廣告主不會願意這樣做,加上近年線上廣告爆炸,造成過多的廣告雜訊,全球越來越多企業再度把預算從線上分配到其他通路上,如:被許多人寄予厚望的DOOH數位家外廣告。因此,期望在維持預算下,讓每個通路的廣告活動效率提升,如何善用每一筆行銷預算變得比過去還重要,相對的也讓企業更進一步想要掌握行銷漏斗中,每一個階層的效益。
從廣告投遞帶來曝光,帶來吸引入站,在網站上搜尋瀏覽,最後產生購物行為,傳統的行銷漏斗路徑本來已經是不容易的課題,更何況全通路興起下,更多通路與選擇成為變數。
對於廣告主來說,需要蒐集漏斗每一個階層所產生的數據,也需要更多面向的數據在漏斗中的每一個階層做行銷分析,數據比起從前傳統數位行銷,更加重要。
全通路模式下,行銷漏斗也不再像過去這樣單純,而是加動態隨機,有更多排列組合
全數據,打造自己+外部數據生態系
因此,廣告主問:你們公司在提倡的OmniData是什麼?我們都會解釋這幾個原因,來告訴廣告主數據有多種要,或許這也應驗10年前,大數據剛興起時,科技業總喜歡說「在未來,數據將如同新時代的石油一樣」的說法。我們建議,廣告主應著手建立自有的全數據生態系,不僅讓自己面對行銷環境變遷的衝擊,更能先一步打造自己的數據水庫,鍛鍊出數據的分析模式、應用數據的行銷方法。
域動在這方面,不僅可以提供全數據建立的顧問服務,還能透過域動獨家的「混血數據引擎」協助導入第三方數據,以及後續的數據行銷分析應用,更能結合CLICKFORCE的廣告聯播網、廣告代理操作,為廣告主們分憂解勞,達到每一個月度、季度、年度行銷目標。
廣告主必須建立第一方數據與第三方數據,才能在全通路世界中,清晰洞察消費者輪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