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行銷科技與物聯網技術的飛速進步,線上線下之間的界限已然模糊。家外媒體廣告OOH曾經被視為「傳統廣告」的一環,現今已轉型成為數位化、可程序化購買的DOOH廣告。這些位於實體生活環境中、人潮洶湧的大螢幕廣告,對於消費者的品牌認知及購買行為,擁有著驚人的影響力。然而,多數行銷人員仍未完全掌握DOOH的運用及其整合能力。
(全台DOOH場域數早已突破3,400+處,如何選擇與規畫才能成為廣告的助力?)
2. 預算策略:線上與DOOH如何平衡?
作為整體行銷的一環,DOOH的預算安排應設法與線上廣告取得良好平衡,根據當下的「行銷目標」來選擇最適當的預算安排方式:
當然,以上的分配建議不見得適合所有的專案,實際的預算分配還是要依照當下的資源、目標,同時佐以實際執行後的數據反饋進行彈性的調整才行。
3. OMO策略:最大化DOOH的潛能
DOOH相比傳統OOH廣告的差異不僅在於上稿方式和廣告定向方面,更重要的是「數據能夠被整合運用」,這讓OMO的策略能被實踐。舉例來說,當消費者在某地看到DOOH廣告後,我們可在他們線上瀏覽時進行再行銷,不僅加深受眾的品牌印象,更提高轉換的可能性。這是OMO策略的魅力所在!
希望這篇指南能助您更深入了解如何靈活運用DOOH,讓品牌的行銷效益飛上巔峰!
在此,本文提供您DOOH行銷策略的黃金指南!
1. 精挑細選「DOOH媒體」夥伴
選擇DOOH媒體夥伴時,考慮的不僅僅是DOOH的位置和成本,更重要的是它們如何銜接、幫助到OMO的整體效益(誰看得到?如何被正確的TA看到?)。
1. 精挑細選「DOOH媒體」夥伴
選擇DOOH媒體夥伴時,考慮的不僅僅是DOOH的位置和成本,更重要的是它們如何銜接、幫助到OMO的整體效益(誰看得到?如何被正確的TA看到?)。
- 地理&螢幕位置:DOOH的位置很大程度決定了廣告的觸及效果。一般情況下,如果是強調廣泛曝光,建議優先選擇人潮集中的區域,如購物中心、交通樞紐或商業區。另外,也可依據目標受眾和品牌/商品的特性,選擇關聯性更高的曝光場所,例如:學區的便利店或飲品店的螢幕相較之下就更有機會接觸到「學生與家長」的受眾群體。
- 曝光機制可否選擇:想像一下,同樣是在信義商圈的DOOH螢幕,平日中午的曝光與週末晚上的曝光所能接觸到的受眾,在性質與量體上就很大程度的差異。因此,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,比起傳統檔購輪播的曝光方式,能夠定向選擇曝光時段、曝光條件的DOOH場域更有機會幫品牌精準觸及到目標受眾,讓錢花在刀口上。
- 數據能否被分析、運用:優質的DOOH媒體夥伴應該提供詳細的分析報告與洞察,或是能夠將曝光數據串接整合至其他數位行銷平台(如聯播網)再應用,更可以幫助品牌完整地了解廣告效果並擴大廣告綜效。
2. 預算策略:線上與DOOH如何平衡?
作為整體行銷的一環,DOOH的預算安排應設法與線上廣告取得良好平衡,根據當下的「行銷目標」來選擇最適當的預算安排方式:
- Campaign目標:如果主要目標是「提高品牌認知」,DOOH 通常能在重要地理位置提供廣泛的曝光,可能需要投入較多的預算到 DOOH上;反之,如果目標是「驅使特定的消費者行動」,如購買、下載或註冊等,線上廣告因為能提供更精準的目標和即時的呼籲行動,DOOH的預算安排就不應該過多。
- 受眾區隔度:考量DOOH「一對多曝光」與地緣場域的特性,如果受眾目標較為廣泛,或是廣告標的與DOOH場域有明確的地緣、出沒人群連結性,就特別重點曝光DOOH;但如果目標受眾較爲特殊、或是不常出現在實體的場域,考量定向功能的多樣性,就比較推薦保留預算在線上廣告中執行。
當然,以上的分配建議不見得適合所有的專案,實際的預算分配還是要依照當下的資源、目標,同時佐以實際執行後的數據反饋進行彈性的調整才行。
3. OMO策略:最大化DOOH的潛能
DOOH相比傳統OOH廣告的差異不僅在於上稿方式和廣告定向方面,更重要的是「數據能夠被整合運用」,這讓OMO的策略能被實踐。舉例來說,當消費者在某地看到DOOH廣告後,我們可在他們線上瀏覽時進行再行銷,不僅加深受眾的品牌印象,更提高轉換的可能性。這是OMO策略的魅力所在!
(線上線下渠道及數據的交叉運用,搭配再行銷,更能有效提高轉換)
希望這篇指南能助您更深入了解如何靈活運用DOOH,讓品牌的行銷效益飛上巔峰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