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今年農曆七月對應的日期,是國曆8月23日到9月21日,中元節則落在9月6日。中元普渡的祭祀傳統對品牌主、零售業(包含超商、大賣場、電商)來說,都是值得投資的商機。透過分眾行銷,更能精準投放廣告,讓每一分預算發揮最大價值。
依消費者類型分眾行銷:2B2C不一樣
中元普渡是一般家庭和公司行號都會參與的活動,但這兩類客群的需求不同,擬定行銷時也建議應有所區別。
- B2B企業採購市場
企業在中元節當天,常會舉行規模較大的團拜,因此行銷重點應放在:- 大量採購的優惠
可推出中元節限定的「多件優惠」,透過折扣吸引購買。 - 商品組合的設計
可推出「普渡箱」商業組合增加便利性,讓負責採買的企業窗口不必耗時於品項挑選,而能一次購入所需物品。
- 大量採購的優惠
- B2C個人消費市場
個人消費者沒有大量商品的需求,而會更注重便利性,因此行銷重點應放在:- 少量多樣的商品組合
個人消費者購買普渡供品的原因,多是為了家族祭祀,因此比起同商品的多件優惠,更需要多種商品混搭的促銷方案,既增加供品的豐富度,也讓消費者不用負擔「吃不完」的風險。 - 滿足即時購買需求
相較於企業通常會提早規劃普渡細節,個人購買者可能鄰近中元節才會開始準備普渡,因此如超商等密集分佈的零售類型,在中元節前幾天仍應維持一定的進貨量與店面庫存。
- 少量多樣的商品組合

依通路區分入場時機 掌握行銷黃金期
根據2024年的統計資料,在8月16日中元節前約三週開始,普渡相關的關鍵字搜尋量逐漸攀升,顯示出消費者大約會從這個時間點開始準備普渡所需,因此無論是品牌方抑或零售業(尤其是大賣場及網路電商),都建議可以在這段時期開始行銷。
而搜尋高峰落在中元節當天,並從前一兩日起明顯增加,這將有利於超商等分佈較密集、更貼近消費者日常軌跡的通路。這些同路能針對因生活忙碌而未能提前準備普渡的消費者,提供最便利的服務。因此超商可把握這段時間,挹注更多的行銷成本。
- 大賣場:節前三週開始
- 節前三週開始陳列專區,營造節慶氛圍
- 搭配試吃活動與現場示範,增加購買信心
- 推出套裝組合優惠,提升客單價
- 網路電商:節前三週開始
- 建立中元節專屬頁面,整合相關商品
- 運用數據推薦個人化商品組合
- 搭配直播帶貨,增加商品解說與互動
- 零售通路:節前一至二天加強行銷力度
- 針對未能提前準備的消費者推出緊急方案
- 強調就近購買的便利性與即時性
- 推出簡化版商品組合,降低選擇障礙

創意行銷轉化節慶意涵 連結導購提高轉換
中元節的寓意特殊,但在設計內容切角時,不建議著墨於會讓人感到害怕的元素,而建議可以深化其意涵,如全聯近年的中元節標語「存好心、備好料」,即是將中元節「祭祀」、「超渡」的意義轉化為感恩惜福的象徵。
此外,面對時代的變革,單純「沿襲傳統」的說詞已較難打動新世代的消費者,如何以年經語彙詮釋中元節的意義,成為廣告能否深入人心的關鍵。
除了內容外,電商品牌擁有以連結置入導購的優勢,可以透過架設專屬頁面、購物專區,甚至撰寫相關禁忌與祭祀方式的攻略,連結商品頁面,讓消費者購物流程自然而順暢,提升轉換率。
把握節慶行銷 最大化商業價值
中元節行銷的成功關鍵在於精準掌握不同族群的需求差異,並在傳統文化與現代行銷手法間找到最佳平衡點。透過分眾策略、通路整合、創意溝通的全方位佈局,品牌不僅能在激烈的節慶競爭中突圍,更能與消費者建立深度的情感連結。
更重要的是,中元節不只是一個銷售時點,也是品牌展現文化底蘊與創新能力的重要舞台。在尊重傳統的基礎上,勇於創新、精準執行,讓品牌能在節日中,創造最大的商業價值,同時也能提升企業形象。
如需更多合作資訊,請洽:02 2719 8500 或 Mail至:service@clickforce.com.tw
【延伸閱讀】